圖說:個案文文畫出目睹父母親發生家暴的景象,他與妹妹們當時害怕的哭躲在旁
「第一次與小學三年級的坤坤在學校裡碰面,坤坤與社工聊到最近媽媽被「叔叔」掐脖子的擔憂,而當下為了救母親,坤坤自己也不小心被東西砸到頭,因此受傷、流血。「叔叔是媽媽的現任男朋友。」坤坤如此說道......
在坤坤四歲時,坤坤的母親與生父離婚了,往後的日子就是坤坤與母親兩人相依為命,經過多次搬家、轉學,目前母子倆共同居住在市區的小套房裡。坤坤陪著母親經歷多次親密關係的轉換。當然,也目睹母親在親密關係裡受的「傷」,這「傷」不單單只是身體所承受的暴力,還有心靈上的創傷。坤坤也向社工透露,媽媽最近得了憂鬱症,對於母親,只希望母親的狀況能夠好轉,無論母親跟誰在一起都可以,他都會努力去喜歡對方。
而坤坤也會帶著笑容告訴社工:「我要快快長大,這樣才能照顧媽媽啊!」,坤坤是個早熟、懂事的孩子,對於母親有許多的擔心及不捨,也會經常在半夜時分,從噩夢中驚醒,尋找母親的蹤跡,因為害怕母親從他身邊消失。而坤坤也在成長過程中,努力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國內外研究指出,兒童目睹親密關係暴力的過程對其生理、認知、行為、情緒、人際關係、自我概念等方面會產生嚴重的創傷,影響其健全成長與發展,其所經歷的心理歷程與直接受暴的心理歷程是相似的,包括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以及情緒與行為問題,而整個家庭的變動也會造成兒童生活適應的困難,並對其身心發展有負面的影響。例如從小目睹家暴的男性,長大後對家人施暴的比例是一般男性的5.27倍,而從小目睹家暴的女性,因為從小學習將受暴當作求生策略,長大後同樣成為家暴受害者的比例,是一般女性的4.3倍。
目睹家庭暴力對兒少常見的影響
生理層面-暴飲暴食、食慾不振、經常噩夢、睡眠品質不佳、身體莫名疼痛感
心理層面-易受驚嚇、害怕、憤怒、不快樂、自責、擔心自己與家人安危、過度承擔家庭秘密、對父母忠誠的壓力。
認知層面-容易合理化暴力、認為使用暴力才能解決問題,生氣只能使用暴力,及易對男女性別有刻板印象及觀感
行為層面-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易有人際、兩性關係的問題、拒學。
- 服務緣起
本會協助受暴婦女的過程中,發現目睹家暴兒少的身心影響也須被關注,於是在2003年開始聘請專業社工人員進行目睹家庭暴力兒童及少年個別專業服務,2005年正式成立「目睹家暴兒少服務組」,2011年起接受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委託目睹家庭暴力兒童及少年服務方案,目前服務轄區為台北市士林區、北投區、大同區、中正區、萬華區及松山區。
- 服務對象
18歲以下三年內或目前有目睹家庭暴力之兒童與少年,並設籍或是居住台北市士林區、北投區、大同區、中正區、萬華區及松山區。
- 服務內容
- 目睹兒少個案管理服務
- 目睹兒少社工進行一對一目睹家暴焦點輔導會談。
- 目睹兒少陪同出庭、就醫服務
- 目睹兒少個別與親子心理諮商資源轉介。
- 每年舉辦目睹兒少支持團體、校園目睹兒少情緒團體及幼兒親子團體。
- 辦理親職講座、親子育樂活動
- 目睹兒少、目睹家暴成年受害人諮詢專線02-2834-7045接線服務
- 針對專業人員辦理目睹兒少教育訓練課程
- 連結社區大專院校學生進行志工服務
- 服務特色
除了提供目睹家暴兒少個案服務之外,本會也針對社工人員、各級學校輔導教師等專業人員舉辦目睹兒少教育訓練,並於轄區內社區、各級學校宣導目睹兒少、家庭暴力專題。另外,本會目睹兒少社工們自2014年起,與相關專家共同研發一系列目睹兒專屬繪本”天天的烏雲”、”我的遊戲書”以及針對學齡前目睹兒童使用的桌遊”天天尋堡趣”,作為輔導目睹兒童的教材及輔助工具,本會將持續研發目睹家暴兒童及少年輔導教材及相關出版品,並不定期為社工或是輔導教師辦理工作坊,分享使用媒材的方式及經驗。
本會亦關懷童年有目睹家暴經驗的成年被害人,若有需要或是問題,請撥打諮詢專線02-2834-7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