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間團體倡議目睹家暴兒童納入家防法,2015年目睹兒少從服務附屬終成為服務主體
家庭暴力防治法1997年通過,1998年全面實施,當時法條中被害人是指實際遭受家庭成員暴力對待的成年和兒童,其可接受專業社工人員服務和相關福利資源、保護令聲請。婦女救援基金會1997年開始服務受暴婦女,發現目睹家庭暴力的兒童和少年有創傷反應與影響不亞於實際受暴兒少,卻未有任何服務資源可提供,完全會忽視。於是在2003年開始提供目睹家暴兒少個案服務後,更發現他們在家庭暴力防治法裡是附屬在成人被害人服務下,未有主體地位,所以依法不會編列預算配置資源和專業社工人力服務。 婦援會與其他民間團體、學者積極推動目睹家暴兒少納入家庭暴力防治法的保護,經過十幾年的服務成果以及至各地不斷的倡議宣導,終於在2015年的家暴防治修法,將目睹家暴兒少納入保護的對象,並增加相關的保護措施,台灣也成為亞洲唯一將目睹家暴兒少納入家暴法,使其成為服務主體之一的國家。
二、疫情停課不停學,帶來目睹家暴兒少更難被發現
自去年(2020)開始,新冠肺炎肆虐世界各地,台灣前段防疫有成,近期卻陷入一波的疫情中,5月份實施第三級的管制,也就是停止室外10人以上,室內5人以上之聚會,公共場所僅保留必要服務的營運,各級學校在突然升溫的疫情之下停止至學校上課,人們因為防止病毒傳播而需長時間在家,待在家應該是保護家庭家人的安全,但是對受暴婦女以及目睹家暴兒少來說,家並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新冠病毒影響人們的經濟收入,人們的社交距離使其斷絕與社區、支持系統的聯繫,還有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以及恐慌感,這些累積的原因易使家庭成員在互動產生摩擦、衝突,有的更惡化原本有家暴情形的家庭。疫情使家庭暴力事件不斷發生,反映在近期的目睹兒少案件上,這些目睹兒少近期持續、密集的目睹家庭中的暴力,卻難以與學校老師及親戚朋友求助,在家視訊、電話聯繫都受到施暴者的監控,施暴者亦用疫情來控制孩子與受害者的外出,強制困於家裡,受暴婦女之外,目睹家暴兒少其面臨的身心壓力亟需被大家的重視與關心。
大多數目睹家暴狀況的兒少未直接受到施暴者的暴力,所以身上沒有傷痕,外人很難能從他們的外表了解他們的狀況,若沒有積極的關心,目睹家暴的兒少即使家暴法修法納入保護,仍容易被家暴網絡忽視,台北市婦援會與目睹及暴露在家庭暴力的兒童及少年工作十多年,這1,000多位個案讓我們看到目睹家暴對他們造成的身心傷害,這些傷害不亞於直接受虐的兒少,其實目睹家庭暴力就是對孩子的精神虐待,這些心理層面的傷害有時比身上的傷痕更難被了解及治癒。
三、目睹家暴造成兒童及成年後影響深遠
我們也看到有目睹家暴的孩子比同齡的孩子更容易經歷到困難,因為目睹家暴帶來的心理創傷有時影響他們面對生活的能力,雖然每個目睹兒少會因為目睹的家暴性質、類型不同,還有目睹時的年齡,及是否合併身體遭受到虐待的原因,使程度有些不一樣,但這些孩子共同經驗到情緒、精神的傷害,還有人際社交的挫折,這些經歷將影響他們的身心發展,並在他們的大腦留下痕跡。另外,施暴者不斷以暴力示範情緒的表達,讓暴露在家暴家庭的兒少比同儕更易習得以暴力的方式處理負面的情緒,暴力不只是傷人,也傷害自己,有時也會看到自傷或是傷人的目睹家暴少女,把自己的手腕割得傷痕累累,心理的創傷讓他們的處境十分辛苦。
美國疾病預防中心(CDC)針對童年逆境(ACEs)進行研究與統計,發現10大死因中有5種死因與童年逆境經驗有關,童年逆境帶來的有毒壓力會影響兒童腦部的發展,易造成成年的憂鬱症、心臟疾病、氣喘、糖尿病等疾病,還有高機率濫用藥物及酒精。美國疾病預防中心的童年逆境也包括了童年目睹家庭暴力,因此預防這些童年逆境、創傷事件可以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在婦援會的服務經驗裡,大眾仍忽視目睹暴力、暴露在暴力裡對孩童的傷害,多數家暴家長、家人曾對社工說:「我們沒有打小孩,他只是看到我們之間的打架,小孩看起來很好、沒事。」這樣的觀念會延遲對目睹家暴孩子的協助,持續讓影響身心健康至成年。
四、創傷知情模式與家庭、校園、暴力防治網絡團隊合作,才能停止暴力持續與降低目睹創傷影響
美國2005年開始推動創傷知情的模式(Trauma-Informed Care)來照護各種心理創傷的個案,創傷知情模式的要素有4R,分別是理解創傷(Realize)、辨識創傷(Recognize)、回應創傷(Respnds)及防止再度創傷(Resist re-traumatize)。台灣近期也開始使用在醫療、心理治療及社工服務上,我們可以試著使用創傷知情的要素來協助目睹家暴兒少,就是去了解目睹家暴會對兒少產生心理創傷,辨識這些創傷帶來的影響,並用創傷知識回應它,然後防止目睹家暴的心理創傷再度發生,也就是停止家庭裡的一切暴力行為,我們該結合創傷知情的知識,與社區、學校、家暴防治網絡共同關心這個問題,並且互相合作,才能停止家庭暴力、停止孩子在目睹家庭暴力。
疫情期間,許多家庭因為疫情產生許多困難,這些困難使家人互動難免有情緒,但我們能學習正向的方法管理自我情緒,也示範給孩子正確的情緒管理方式、態度。另外有受暴的受害人需要與孩子有一個安全的計畫,有必要時一定要向外求助,除了避免危險之外,亦減少孩子處於家庭暴力環境裡。當我們能積極預防兒少目睹家庭暴力,就能預防至少一個童年逆境,就能降低成年疾病的風險,減少藥物酒精濫用的問題。
參考資料
-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0, April)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 Retrieved June 29, 2021,from https://www.cdc.gov/violenceprevention/aces/
- National Center on Subtance Abuse and Child Welfare (July, 2014) SAMHSA’s Concept of Trauma and Guidance for a Trauma-Informed Approach Retrieved June 29, 2021, from SAMHSA’s Concept of Trauma and Guidance for a Trauma-Informed Approach
(作者為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社工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