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目睹家暴創傷不僅影響親子關係,也對人際、就業與職場、親密關係有著延續性影響
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簡稱婦援會)多年服務受暴婦女與目睹兒少經驗發現,家庭暴力事件對親子關係影響明顯。邱怡萍(2012)的研究指出,童年期目睹暴力子女在歷程中對父母的感受會有恐懼害怕等各種情緒,產生出「親子間距離、父母的搖錢樹、兄姐離家、環境、擔心婚姻」各種影響。童年目睹家暴經驗之影響與需求調查統計發現(如下表),童年目睹家暴的成年人與施暴的家庭成員關係有5成以上是疏離、衝突等負面關係,而對施暴的家庭成員仍有恐懼、憤怒情緒平均高達6成以上;但與受暴者關係只有2成5有衝突、疏離負面關係,有6成以上是緊密關係,可見童年目睹家庭暴力會嚴重影響親子關係,且即使成年後仍會對施暴家庭成員有負面情緒出現。
衝突 | 疏離 | 緊密 | 憤怒 | 恐懼 | |
與施暴的家庭成員 | 53.4% | 66.3% | 29.6% | 71.7% | 58.5% |
與受暴的家庭成員 | 25.3% | 25.1% | 63.1% |
(目睹家暴兒少與施暴、受暴家庭成員關係影響比較表)
手足關係部分,有將近91%的填寫者有兄弟姊妹,其與手足關係不佳只有27%,有73%手足關係是好的,而會與手足結盟共同解決家中所面臨的問題有46.5%,但58.8%鮮少與兄弟姊妹討論到家庭成員的暴力行為。此發現亦與實務經驗類似,目睹家暴兒少手足合作共同因應施暴者暴力行為,以及兄姊保護弟妹或保護受暴家長等情形。
童年目睹暴力影響家庭關係,也影響人際與同儕關係,研究調查統計發現,有6成以上的填寫者因童年目睹家暴經驗導致人際與同儕關係受到影響,其中以「容易配合朋友的需求,在團體中迎合他人」最多有73.9%,其次「面對人際關係的衝突,常常會害怕、不知所措與逃避」有70.9%,第三是「面對人群,經常會退縮與膽怯」有59.8%。即使人際和同儕有許多負面影響,仍有令人欣喜的正面影響,27.2%填答「我沒有知心好朋友」,而高達82.8%填「無」,意即多數填寫者仍結交到知心好友。
因著童年生活於家暴環境中,有8成對自我價值有負面影響,也延續到就業與職場適應,最多的是,84.6%「事情如果沒有好的發展,會容易責備自己」,第二是81.8%在職場中「做事情總是小心翼翼,害怕做錯」,第三是「擅於察言觀色,能適時掌握同事與主管的喜好與需求」有75.7%。因工作中的衝突,而引發童年目睹家庭暴力的創傷與情緒竟高達48.2%。而16.4%「我經常換工作,無法在同一工作1年以上」,83.4%答「否」,可見雖然童年目睹家暴經驗對職場適應有較多負面影響,但穩定就業者仍為多數。
「我的人生過得一團亂,明知道自己痛恨暴力,但每次脾氣一來,我也會打我的伴侶,對我的伴侶很差……」K小姐自述
童年時期身處在暴力環境、混亂的成長過程,也會影響自身進入親密關係與婚姻的決定,並對於親密關係的建立上有所擔憂。62.8%「害怕踏入婚姻或親密關係」,78.2%「害怕自己成為關係裡的受暴者或施暴者」,55.8%「在親密關係中,擔心會被遺棄」。這如同陳卉瑩(2003)對童年期目睹暴力的研究指出,目睹暴力不僅會影響與父母、手足的關係,在情緒上或多或少有負面的影響,也會影響到面對衝突的處理方式及未來的婚姻看法。
進一步針對有親密關係經驗者統計發現,其曾經在親密關係中遭受暴力有27.8%,曾在親密關係中對伴侶使用暴力則有29.1%,可見過往目睹父母間暴力經驗,在耳濡目染下可能不自覺被延伸、複製自己親密關係中。符合陳純瑾(2009)提出目睹婚暴成年女性在面對類似婚姻關係情境過度反應、自我價值感低落、不自覺的權力鬥爭及複製父母的行為模式。
童年目睹暴力、受暴創傷,需有多元服務資源以協助創傷復原
家庭暴力防治法於2015年在民間團體與學者倡議下,目睹家庭暴力兒童修法納入規範,權益獲得保障,各縣市因而有目睹家暴兒童服務方案,通過之前,只有婦援會和少數幾個民間團體提供目睹暴力兒少服務,以此推論問卷調查統計結果:童年時期接受過社工服務只有8.6%,沒有接受過則有高達91.4%,尚屬於合理。
童年目睹家暴者成年後,有高達50.4%沒有尋求過資源協助。而尋求過資源協助者,心理諮商最多有36.4%,其次精神醫療服務有20.8%,第三則大專院校輔導資源有14.6%,第四團體輔導有8.4%,第五是短期電話諮詢5.7%,第六是經濟補助4%,第七是社工輔導3.8%,第八是就業服務3.2%,第九是法律諮詢2.4%。
對於未來的協助,39.4%填寫者不需要任何協助,但有60.4%需要協助。期待未來需要協助的項目:心理諮商最多有85.3%,其次是講座參與有36.9%,第三團體支持28.9%,第四是社工陪伴與輔導有21.3%、第五是經濟補助有15.6%、第六是法律扶助有13.78%、第七是就業服務有12.4%。
心理諮商 | 精神醫療服務 | 大專院校輔導 | 團體輔導 | 短期電話諮詢 | 經濟補助 | 社工輔導 | 法律諮詢/扶助 | 就業服務 | 講座參與 | |
尋求過資源協助 | 36.4% | 20.8% | 14.6% | 8.4% | 5.7% | 4% | 3.8% | 2.4% | 3.2% | 0 |
期待未來資源協助
|
85.3% | 0 | 0 | 28.9% | 0 | 15.6% | 21.3% | 13.78% | 12.4%
|
36.9% |
比較已尋求資源和期待未來資源差異,發現心理諮商落差最大,與無財力支付高額心理諮商費有關。現行心理諮商費用,大醫院雖然健保給付,但需由精神科醫師轉介,而健保給付低,通常醫師轉介意願低,一般心理諮商費用(未有政府補助費用)從1200元~2500元/50分鐘,諮商要有成效可能需6-8次以上,至少要7200元~9600元,這樣金額對於經濟困難或剛出社會的成年人而言是筆不少負擔,因此如果有專業社工人員設置,透過個別陪伴與處遇,將可滿足大部分個案需要,降低心理諮商需求。
綜合上述,童年目睹家暴經驗對於成年後自我價值、生心理、親子關係、人際與同儕、就業與職場、未來婚姻/伴侶會產生程度不同負面影響,暴力的烙印仍在少數童年目睹暴力成年受創者的成年生活中,而這些人同時也是亟需福利服務的介入,協助童年目睹成年受創者從創傷中復原。為此婦援會今年(2021)6月開始提供個案輔導會談、經濟支持、心理諮商、資源轉介等各項直接服務,同時也會持續倡議修法,期盼將童年目睹、受暴的成年人納入家暴防治法,打造更友善、資源更充足的服務環境,提供暢通的管道,讓需要幫助的人不再求助無門。
此外,婦援會提出以下四點訴求,希望民眾、政府都能更重視童年目睹家暴的影響:
- 家暴傷害家庭、親子關係和孩子未來,愛孩子,請停止用暴力對待家人。
- 政府要編列預算,並將童年目睹、受暴的成年人納入家暴防治法,提供創傷復原的資源。
- 疫情下,家庭衝突高,深呼吸調整情緒,家庭暴力可避免。
- 童年目睹、受暴不是你的錯,勇於求助。
資料來源
- 陳卉瑩,兒童時期目睹婚姻暴力經驗歷程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 邱怡萍,兒童時期目睹婚姻暴力成年子女復原歷程之探究,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 譚慧蘭,目賭婚姻暴力之子女其目睹經驗、社會訊息處理與成年期親密關係之探究,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 陳純瑾,目睹婚暴成年女性婚姻中的韌性展現,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作者杜瑛秋為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蘇育萱為社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