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案story》跟騷法最後一哩路 勿讓受害者暗夜哭泣
〔記者陳昀、簡惠茹、吳書緯/台北報導〕二○一七年十二月,世新大學男大生跟蹤騷擾學妹長達五年,追求不成砍殺對方;二○二○年十月,長榮大學馬來西亞籍女學生遭強擄殺害,事後發現嫌犯曾在相同地點擄人未遂,卻被警方當成惡作劇;今年四月,屏東通訊行女店員遭黃姓男子反覆跟蹤騷擾,事後被以假車禍擄殺。這類跟蹤騷擾進而造成死傷事件層出不窮,已成社會安全防護網的一大漏洞。
一年八千跟騷相關案件
社會安全防護網大漏洞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八千件跟騷相關案件,早在六年前即有立委起草「跟蹤騷擾防制法」,行政院也曾在社會輿論壓力下兩度擬具對案,今年四月為回應屏東假車禍真擄殺案的社會輿論,火速將草案送至立院審查,立院卻因疫情止步於協商,本會期朝野都將此列為優先法案,如何走完最後一哩路,不讓受害者驚懼過著每一天、無助地暗夜哭泣,各界關注。
立院最早由第八屆國民黨立委潘維剛於二○一五年提出「跟蹤騷擾防制法草案」,但未實質審查就因屆期不連續中斷。上屆朝野立委相繼提案,政院也在「世新男大生砍殺學妹案」的社會輿論下,於二○一八年四月送出「糾纏行為防制法草案」,未料隔年四月朝野協商時,警政署突以跟騷法與性騷擾防治法等法令有競合問題,以及「基層人力不足、受理認定有困難」等理由要求暫緩。
這屆立法院,在婦女團體奔走下,朝野立委共提出至少廿六個草案。去年十月台南女大生命案後,內政部也提出「糾纏犯罪防治法草案」送至行政院審查,卻因將處罰行為限縮於性平三法中的性騷再犯,被批評界定太嚴、缺乏專法「及早預防」的精神,在各方反彈意見下,行政院要求內政部重新檢討草案。
四月屏東假車禍真擄殺案
跟騷法再度引起社會關注
今年四月初屏東發生假車禍真擄殺事件,跟騷法再度引起社會關注。行政院為回應民意,於同月提出「跟蹤騷擾防制法草案」函送立院審查,草案將「反覆或持續為違反其意願且與性或性別有關」的八類行為入罪,先以書面告誡;兩年內再犯,被害人得向法院聲請保護令;若檢方認為有必要,得聲請預防性羈押,最高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併科罰金五十萬元。
本會期朝野都列優先法案
力主「先求有再求好」
立法院原預計上會期三讀通過立法,卻因疫情爆發而延宕,至今仍待朝野協商,本會期朝野都將此列為優先法案,力主「先求有再求好」。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表示,婦團盼盡快讓法案通過,也希望在訂定施行細則時讓婦團參與,不要讓法規太過狹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受訪也指出,政院版草案就是「各方意見綜合下的最大公約數」,希望在有共識下盡速完成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