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淑華、王曉丹
陳為廷的性騷擾事件近來引發社會高度矚目與討論。他是否還有資格參選,或到底該不該退選的爭論,終於在他第三件性騷案爆發後,宣布退選而暫告塵埃落定。我們身為長期從事反性別暴力工作者,有不少複雜的感受。而當喧囂沉澱下來後,我們也必須進一步省思,這整起事件對我們社會及反性別暴力的工作上,到底帶來什麼樣的意義?
當乍聽到這個事件時,我們覺得很遺憾與質疑,一個打算從政的候選人曾經對於女性有不只一次的性騷擾紀錄,他是否已真的不會再犯同樣的錯?我們該如何相信他能同理性別暴力被害人所受的傷害與處境,而有能力為她們爭取免於暴力傷害的權益?從一些支持陳為廷的言論中,我看到不少人對於性別暴力施暴者的寬容,輕忽性別暴力被害人所受到的傷害。不論是性騷、性侵,或是家庭暴力,我們整體社會往往對於加害人束手無策,不論是法律輕判或矯治成效有限,或是我們總是為他們的行為給予許多藉口,而沒有讓他們學會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或許有人認為,一位候選人的政治能力可以掩蓋他對女性身心的傷害,但是,這種說法,或許正反映出父權社會一貫地輕忽男性對於女性身體的意淫與侵犯?
但,性騷擾者是否就不該從政?這個問題值得深思,我們或許沒有權利要求他放棄參與公共事務,但這卻攸關於我們是否願意更積極地將性別平等樹立為社會的核心價值。從陳為廷的發言中,我們看到他對於被害人的道歉及勇於認錯,但除此之外,又是否可以更進一步為她們、為社會上無數性別暴力被害人做些什麼?如果陳為廷願勇於面對自己的性別偏差,將自身過去的錯誤行為轉化為負面教材,反思自己利用男性權力的侵害行為,在未來的日子裡將這樣的錯誤、自省經驗與更多的民眾分享,或許仍能為反性別暴力工作留下一段正面的歷史。
當一個人自願成為公眾人物,而且公開追求政治權力,就應該更積極反思性騷擾行為的權力本質,幫助社會大眾理解性別結構的幽微之處。我們期待整個社會因為這件負面事件而能更加理解性騷擾被害人的處境,給予她們支持,而我們也需要協助加害人有反省及重新學習的機會。也許如此,這件新聞案件,將不只是茶餘飯後的話題,而能為整體社會帶來新的學習。 (作者分別為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婦女救援基金會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