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式色情」只要非當事人都屬於旁觀者,身為非當事人的多數人,對受害者的傷害不亞於加害者。十幾年前一位光碟事件爆發後,「不檢點」、「放蕩」,譴責的箭不斷射向受害者,甚至要開記者會為了自己被偷拍散播的影片道歉!這是什麼邏輯!十幾年後狀況並不差太多,每當發生類似性私密影像外流事件,底下留言「自己愛拍怪誰」、「沒腦嗎」,一刀又一刀捅向受害者。不同的是現在大家知道什麼樣的回應才是政治正確,不敢直接公開轉而躲在鍵盤背後透過網路,匿名性更讓留言顯現出真實心裡的可怕。
是什麼造成這樣的留言?什麼樣的人會寫出這樣的留言?一部分是「厭女」情節,一部分可以用「公正世界」信念來解釋。
「受害者責備」(victim blaming),是由美國心理學家 William Ryan 提出,指的是犯罪行為發生後,有一種觀點認為受害者需要為承擔一部分責任甚至全部責任,例如:貧窮是因為懶惰、不努力工作;遭遇性侵害是因為衣著暴露、不該喝醉;美國心理學家Melvin J. Lerner 針對這樣的現象,提出了著名的「公正世界信念」(belief in a just world)的概念,更簡單來說,大部分的人寧願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單純的信念。因此,一旦暴力傷害事件發生,人們傾向不直接承認暴力傷害等失序的存在,以免破壞自身對於社會秩序的控制感,因此就必須找個理由來解釋失序。此時,被害人的各種言行就會被放大檢視。
公正世界信念是人性上心理自我保護機制,相信自己沒做錯就不會受到暴力傷害的對待;但現實並不是如此,若我們聆聽受害者,我們會發現暴力傷害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
許多向我們求助的人都提到,事情發生後不敢上班、上學,也避免去人多的場合,不敢注視他人眼睛,擔心會被認出來,對於他人眼神和言論感到無比的恐懼和焦慮;更害怕被譏笑、被貼上標籤。
許多求助者都會懊悔不已,若是當時拒絕不拍,早知道就刪除掉,為什麼當時會這麼相信對方,進而懷疑自己的所作所為,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保護與幫助。當我們聆聽受害者的處境,受害者心理上承擔了多重壓力,願意求助便需要相當大的勇氣。
或許會有人覺得,我知道這個議題很嚴重,可是與我有什麼關係呢,只要我不拍攝、也拒絕被拍攝不就可以了嗎?我們也可以這麼想,若是受害者出現在我們身邊,向我們求助,我們是否有知能幫助他們?或是我們知道什麼樣的協助才是他們需要的?
身為親朋好友:當事人比任何人還要自責,不要再補刀;不要叫他勇敢、不要叫他忘記、更不要說出事後諸葛的話語。好好聽他說,讓他抒發情緒並且同理現在的害怕、慌亂,若想要尋求其他協助也請與受害者確實溝通討論並取得同意,他需要在諸多混亂與負面情緒中找到自己的能量,你的穩定支持陪伴會是重要的。
身為家長:在責怪孩子之前我們先捫心自問,換做是這個年紀的你,可以保證不會做同樣的選擇嗎?我們沒有必要指責孩子怎麼這麼傻或怎麼會傳別人的裸照,不要忘了自己也曾經摸索愛情也渴望愛!指責,從來就不是最好的解藥;並且放下不是好爸爸好媽媽自責的包袱,因為我們不曾經歷資訊取得如此容易、網路風險這麼多的年代,我們要成為孩子的助力,和孩子一起討論行為背後代表的意涵以及目的,一起面對現階段的難題。
本文作者為財團法人台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研發部副組長/陳禹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