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潮熙攘的東京車站裡,一名中年婦女拖著一只行李箱,步伐堅定而快速地向前走,趕著搭上開往京都的新幹線,她,是日本東京的台灣「慰安婦」支援團體代表,柴洋子女士。
柴洋子:無論在日本各地,到台灣,到韓國,我始終拖著這只行李箱
到達京都大學吉田分校的綜合8號館,也就是這次《蘆葦之歌》京都放映會的播映場地,柴洋子女士打開隨身行李廂,裡面裝滿了《蘆葦之歌》海報、婦援會的「阿嬤家 – 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日文簡介、文宣單張、募款訊息、各種出版品..等等,她就像個可移動式的小型宣傳站,帶著多年來對台灣「慰安婦」阿嬤的疼惜與力挺到處趴趴走,不斷向日本人宣導台灣「慰安婦」運動的歷程與信念。
舉行《蘆葦之歌》京都放映會前一天,柴洋子女士就從東京出發,和在京都的台灣「慰安婦」支援團體夥伴們會合,一群長期關注台灣「慰安婦」的日本人,仔細而認真的討論著放映暨映後座談會的工作細節、分工、志工支援狀況。隔天7月31號星期天一早,支援團體的成員和志工們就在放映會現場布置準備,接近中午時,民眾陸續前來會場,120個座位座無虛席,有年長者,也不乏年輕學生,參與情況相當熱烈。
電影放映後的座談會上,柴洋子女士先簡報說明台灣「慰安婦」的狀況、阿嬤們的故事以及對日訴訟求償的過程,接著由京都支援團體的守田敏也先生和京都大學駒込武教授共同演講。身為研究台灣歷史的學者,駒込武教授卻在十年前才知道「慰安婦」歷史並開始深入了解,看完《蘆葦之歌》後,他更深刻感受到戰爭性暴力所帶來的傷害,他特別提到《蘆葦之歌》片中,秀妹阿嬤雖然說出自己原諒了日本軍人,但這並不代表這段歷史應該被遺忘。守田敏也先生則分享他2007年第一次見到台灣「慰安婦」阿嬤到京都大學講述自己的故事,面對阿嬤所經歷的痛苦與傷痛,守田先生當下以日本人的身分向阿嬤道歉,阿嬤卻堅定表示不要他的道歉,而是要日本政府正式的道歉。
台下民眾對於幾位講者的發言都專心聆聽,還有日本高中生站起來說,《蘆葦之歌》讓他看到台灣「慰安婦」阿嬤的堅強與勇敢,他很感動,收穫良多。在大家熱烈討論與分享中,《蘆葦之歌》京都放映暨映後座談會圓滿結束,不少日本民眾在感動之餘,也立刻掏腰包捐款,贊助婦援會即將開館的「阿嬤家 – 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事實上,包括東京和京都的台灣「慰安婦」支援團體,長期投注心力在「慰安婦」人權運動上,尤其是柴洋子女士,儘管近來健康狀況不佳,她仍然強打起精神持續四處奔走,無怨無悔。這次從台灣到京都參與《蘆葦之歌》放映會的婦援會研發部主任白智芳說,互動過程中,柴洋子女士的一句話,讓她覺得深深感動。
柴洋子:我會一直做到日本政府道歉,或我不能做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