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對目睹兒和媽媽來說尤其是如此,玩遊戲可以幫助修復親子關係。我們之前辦的目睹兒團體都只有孩子參加,這次的『親子共玩團體』因為同時有目睹兒和媽媽一起參加,讓我們能早點觀察到親子之間的互動狀況,給予家長合適的建議。」負責「親子共玩團體」的婦援會社工張璞和林佩穎,說出他們對這個團體的看法。
由於婦援會最近承接的目睹兒服務個案當中,有愈來愈多學齡前的小朋友,這些小小孩比較難接受個別的輔導,很需要家長從旁協助,因此,婦援會在今年6月到7月底,首次針對6歲以下的目睹兒設計了為期6次的「幼兒親子共玩團體」,透過玩遊戲的方式增進親子互動,這同時也是婦援會第一次嘗試舉辦目睹兒和媽媽們共同參加的輔導團體。
團體進行的方式,先由心理師和媽媽們進行約1個小時的親職講座,討論親子關係的相關話題,接著,心理師會每次針對不同主題設計配合的遊戲。像是母子互擦乳液,用乳液把小紙片貼在身上再吹掉,就是一種藉由身體接觸增加親密感的遊戲。還有媽媽拿著報紙摺成小方塊讓小孩戳破的遊戲,鼓勵小朋友勇於挑戰並學習接受挫折;而大家都玩過的「老鷹抓小雞」,由社工扮成老鷹,媽媽和小朋友當母雞和小雞,則是幫助孩子處理恐懼和焦慮;「躲貓貓」遊戲促進親子合作;媽媽帶領小孩跟著巧虎影片帶動跳,可以強化父母的領導力。另外,心理師也請媽媽從家裡帶一些牙膏、毛巾、抹布等日常生活用品,以這些東西當素材來玩遊戲,引導小朋友建立幫忙做家事的概念,培養責任感。
很多面臨家暴問題的家庭,父母比較容易忽略孩子的狀況,可是在這個「親子共玩團體」中,孩子難得有機會和媽媽一起玩遊戲,獨享媽媽全心的關注,讓小朋友都玩得好開心,而媽媽們也可以在遊戲過程中互相觀摩其他家長如何跟孩子互動,進而模仿學習更良好的親子互動模式。有一位媽媽說,過去為了應付有點過動和焦躁的孩子感到很苦惱,參加這個「親子共玩團體」後,的確學到不少跟孩子溝通的技巧,好幾位媽媽也都表示,因為團體中玩的遊戲很簡單,在家裡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對於增進親子間的互動有很大的幫助。而社工也在玩「老鷹抓小雞」遊戲時,發現有個小妹妹完全不去找自己的媽媽,只是單獨害怕哭泣,因而察覺到孩子可能在與母親的依附關係上出了問題,因此建議媽媽多觀察孩子,幫助小妹妹重新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儘管這只是婦援會第一次嘗試舉辦這樣的「親子共玩團體」,但成效相當不錯,希望目睹兒和媽媽們能在遊戲中得到滋養,讓親子關係更加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