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援會從2014年9月中到12月中這段時間,為會內所輔導的目睹家暴兒童舉辦了一個小型的輔導團體 -「我不再害怕噴火龍」。
之所以將輔導團體取名為「我不再害怕噴火龍」,主要因為有一本兒童繪本「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當中的噴火龍,情緒來了就一發不可收拾,象徵會動手打人的施暴者,因此,為了讓這些目睹兒學習如何面對「家暴」這件事,並且建立正確的兩性觀念,婦援會別邀請一名男性的諮商師許智傑來擔任團體的領導者,讓目睹兒了解到,其實成年的男性也可以很溫柔,不必像家中的父親用暴力來解決問題,而且由於社工員都是女性,藉由男性諮商師搭配女性社工員的方式,也為孩子們示範兩性之間良好而正面的互動模式。
諮商師在總共12堂的課程中,透過遊戲、繪畫等不同方式,逐步打開孩子們的心防,讓他們願意表達並與其他小朋友分享內心的想法,例如現在十分流行的牌卡,就是一個很好的輔助工具,其中一組叫做「家庭遊戲卡」的牌卡,卡片上畫了各種與家庭有關的情境,當孩子們看到牌卡上的圖樣時,會將自己家中的情況投射在牌卡上,而在每個人敘述家庭狀況的同時,這些目睹兒就發現其實自己並非特例,其他參與團體的同儕也有類似的經驗,因而產生互相支持的力量。
由於生長在發生家暴的家庭,很多目睹兒在性別觀念上容易產生一些錯誤的迷思,例如男生會誤以為自己長大後會變成像爸爸一樣的暴力男子,而女生則以為自己長大後會變成像媽媽一樣無助的女人,因此,諮商師先將團體中的孩子依照性別分成兩組,要他們寫出對男生和女生的印象,透過討論和溝通,打破他們對性別原有的框架,修正他們對性別的錯誤迷思。諮商師也教導小朋友,當別人碰觸自己的身體時,必須用嚴肅的態度讓對方知道,無論言語或身體上的侵犯都是不可被允許的,讓他們了解所謂的身體界線和言語界線是什麼。
舉辦這個輔導團體的另一個目的,是協助孩子們學會如何與情緒共處,諮商師準備了代表不同情緒的牌卡,抽中哪一張牌卡,孩子們就要表演出牌卡上所標示的那種情緒,讓孩子們去感覺情緒的不同,諮商師告訴小朋友,情緒並沒有對與錯,哭泣是正常的,生氣也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怎麼去處理這些不開心的負面情緒,如何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正確釋放自己的情緒。
根據婦援會社工員陳淑君的觀察,有一名非常內向的目睹兒,一開始透過繪畫表達自己心情時,他畫了一艘在狂風巨浪中就要翻覆的船,顯示他的心理狀態其實相當負面,原來這個小朋友不但在家中長期被媽媽忽視,在學校裡也經常受到霸凌,儘管他在整個參與輔導團體的過程中大多沉默不語,但私底下卻告訴社工員,他非常渴望參加這樣的團體,因為這個輔導團體讓他感受到不曾有過的支持和溫暖。
而另一位情況剛好相反的目睹兒則是過動兒,他想要和其他小朋友建立關係,卻用錯了方法,不斷拿東西去戳弄別人,干擾別人,反而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反感,但經過幾次的課程之後,他慢慢懂得靜下來聆聽諮商師的話,也藉由與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獲得一些正面的回饋,社工員陳淑君說,從這些目睹兒在言行上的轉變,她相信,「我不再害怕噴火龍」的輔導團體,已經成功的讓小朋友學會許多正向的觀念,也得到心理的支持,對他們未來在人際關係和面對家暴狀況時,絕對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