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複製「我也是從小被大到大」的創傷經驗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經常需要與家長溝通。談到體罰時,家長總是會說:「我也是從小被打到大的」。語氣裡聽起來有很多複雜的情緒。再請家長們進一步談談自己小時候被體罰的經驗,會發現他們話中都是對父母、師長的怨氣與不滿,每位家長都會記得小時候被體罰時,深深被羞辱的感覺,沒有人真心感謝這種身心受創的經驗。另外,我也曾在學校老師的訓練課程當中,聽到一位老師回憶自己小時候被父母打的經驗,本來他想說的是,因為父母嚴格管教造就今天的他,但是當他描述當年被打的情形時,卻難過哽咽到說不出話來,可見體罰造成的心理創傷,是很深很痛苦的。
體罰是為孩子好? 不!體罰就是一種暴力
體罰就是一種暴力。有些個案的家長聽我這麼說,會感到不舒服。家長覺得這是好意,是為孩子好,所以只想稱這是「體罰」而不是「暴力」,但事實上,體罰是用好意包裝的暴力行為。我從事兒保工作,經常看到大人使用各種體罰,到後來情緒更加失控,孩子變成了發洩情緒的工具,以致對孩子造成無法抹滅的身體傷害,甚至是死亡。再者,大人們在使用他所謂的體罰時,從孩子的眼裡,看到的就是情緒失控打人的大人,孩子感受到的是壓迫的恐懼害怕,怎麼可能還有心情了解大人背後想傳達的好意呢?體罰真的是過氣又無效的教導方式。
以溝通取代體罰 尊重兒童表示意見自由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19條提到,應保護兒童不受到任何形式之身心暴力、傷害或虐待、疏忽或疏失、不當對待或是剝削,包括性虐待。雖然這是一直提倡的口號,但大人對兒童使用的各種暴力、強迫、威脅依然存在,兒童身心遭到傷害的社會案件時有所聞。我們需要用溝通取代體罰,既然已是成熟的大人,就應看見自己的情緒,以身作則,向孩子示範如何「零暴力」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此外,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13條提到,兒童應有自由表示意見之權利,因此。大人也要學習尊重孩子不同的聲音,才能讓溝通順利,將暴力歸零。
本文作者為婦援會目睹兒少組督導鍾惠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