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Facebook
電子信箱
阿嬤家
女力商店
婦援觀點 / 婦援觀點 ─ 蘋果日報投書:目睹家暴兒的創傷與未來
婦援觀點 ─ 蘋果日報投書:目睹家暴兒的創傷與未來

 一名從小目睹家暴的曾姓男子,因為擔心母親再度受暴,而持刀殺害了施暴的父親,令人不勝唏噓。在臨床工作上,我們看到很多處在婚姻暴力家庭中的孩子,長期目睹父母之間的暴力衝突。當他們幼年時,只能選擇承受這些壓力或痛苦,但一旦進入青春期或是成年之後,往往會開始反抗加害人,甚至使用武力報復,來保護受暴者或自己,卻造成了家庭更多的衝突及壓力。

曾姓男子表示,他不相信社工,因為父親在社工離去後只會變本加厲傷害母親。從資料上看到母親曾經進入服務系統,但選擇不訴諸法律申請保護令;鄰居說父親看起來很和善,沒有人想到會有家暴的狀況,這個孩子與另外兩位手足就這樣一直處在暴力的氛圍中找不到出口。我們可以想像,當一個孩子長期處在警備狀態,面臨言語與肢體暴力,擔心母親的安危,沒有人可以求助,他所承受的壓力有多大? 
在實務工作上,我看到不少的孩子必須就醫兒童心智科,甚至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更有許多的孩子因為長期目睹家暴,而在學業、行為及人際關係上產生問題,成為老師眼中頭痛的孩子。如果,我們沒有機會在這群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去介入,幫助他們走出家暴的創傷,當他們成年後,往往也會帶著原生家庭的壓力進入另一個家庭,甚至可能形成暴力的代間循環。 

 

越早介入越能幫助

當我們可以越早介入孩子的困境,他們就有更多的機會走向復原的道路。我們所輔導的很多的孩子在成年後,因為一路以來有家庭的支持,學校老師的關懷,或是社工長期的協助,以及他們充滿韌性的生命力,生活適應及發展都非常好,展開了新的人生。
也因此,我要在此特別呼籲,政府絕對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在目睹兒的預防及服務,而且這樣的服務絕對不只是一時,而是需要長期的陪伴。如果我們這些環繞在孩子身邊的老師、親友、鄰居或是社工,也可給予他們適時關懷與支持,讓他們知道,有人了解及關心他們,他們的人生絕對可以不一樣。
家庭暴力並非光靠保護令就能解決,我可以同理這位曾姓男子的心情,感覺助人體系幫不了忙,而選擇默默承受。的確,目前家暴防治體系有很多的挑戰,加害人的暴力行為往往難以獲得有效的改善,受暴者要脫離暴力環境也非常不易。但,我們的孩子呢?他們沒有選擇地來到了這個家庭,他們的成長只有一次,他們無法等待!衷心期盼這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也希望整個社會從這個案件可以更加重視目睹兒的需要,給予他們力量走向有希望的未來! 

 

本文為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 康淑華投書蘋果日報文章

出處: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1106/36191294/

 

歡迎訂閱
婦援會電子報

婦援會logo
阿嬤家logo
婦女救援基金會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32號5樓
電話:02-2555-8595
傳真:02-2555-5995
目睹兒諮詢專線:02-2834-7045
電子信箱:master@twrf.org.tw
婦女救援基金會附設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32號5樓
https://www.amamuseum.org.tw
電話:(02)2553-7133
婦援會logo
婦女救援基金會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32號5樓
電話:02-2555-8595
傳真:02-2555-5995
目睹兒諮詢專線:02-2834-7045
電子信箱: master@twrf.org.tw
阿嬤家logo
婦女救援基金會附設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https://www.amamuseum.org.tw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32號5樓
電話:(02)2553-7133
Copyright © 2019.All Rights Reserved.   Hyware網頁設計